深圳市万仪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室内外空气质量测试系统、空气正离子浓度测试仪、远红外线放射率测试仪、臭氧浓度测试仪、甲醛分析仪 、TVOC挥发性有机气体检测仪、在线式气体监测仪、便携式苯有机气体PID检测仪、测氡仪、射线检测仪 、氨气检测仪 、二氧化碳测定仪 、有害气体检测仪、一氧化碳测试仪、二氧化碳测试仪、甲烷测试仪、丙酮测试仪、照度计、亮度计、电磁波测试器(电波、磁波、微波/无线电波三用) 、噪音计、声量计 、风速测量仪、携带式电位治疗器 、超音波血流计、静电电位测试器 、直流电路地络点携带检出器DSP IRISYS热影像分析仪 、氡测定仪 、室内空气舒适度测量仪 、体能检测仪、身体状况监测仪 水质分析仪 美
联系我们
技术文章
首页 > 技术文章

纯净水的臭氧浓度多少为宜?如何测量空气残留臭氧?

    纯净水的臭氧浓度多少为宜?如何测量空气残留臭氧?

纯净水的臭氧浓度在0.3-0.5PPM。臭氧浓度其实可根据每个厂家的设备、水质自行确定。臭氧浓度高的好处是灌装后可将瓶中的细菌杀灭,延长质保期。矿泉水的浓度高的话,与水中的矿物质反映易引起变色。所以在保证杀菌效果的前提下,臭氧浓度低一点好,一般在0.2-0.4就可以了。

臭氧发生器的臭氧浓度计算方法和原理:

 臭氧(O3)是一种强氧化剂,与碘化钾(KI)水溶液反应可游离出碘,在取样结束并对溶液酸化后,用0.1000mol/L硫代硫酸钠(Na2S2O3)标准溶液并以淀粉溶液为指示剂对游离碘进滴定,根据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消耗量计算出臭氧量。其反应式为:
O3+2KI+H2O
——O2+I2+2KOH
I2+2Na2S2O3
——2NaI+Na2S4O6
臭氧浓度的计算:
CO3=ANa
×B×2400/V0(mg/L)
式中:CO3表示臭氧浓度(mg/L);
ANa
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用量(mL);
B
表示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0
表示臭氧化气体取样体积(mL);
臭氧浓度大于等于3mg/L时,此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在±1%以内。

    臭氧的强氧化性对人体健康是有危害作用的利用臭氧给纯净水,必须注意空气中的臭氧浓度一定要控制到一定的值,以免影响处理人员的身体健康。目前纯净水厂在进行水的臭氧消毒都会应用到对厂内的臭氧浓度进行长期的在线监测。

 

新选择

——

 

电压:

12-24v

尺寸:

130X130X60mm

 

气体在线:

气体监测

加工定制:

 

测量范围:

0-1,0-10,0-100,0-1000

测量对象:

气体

 

类型:

固定式

重量:

0.5kg

 

型号:

EST-100

测量精度:

5%

 

分辨率:

0.01 ,0.1,1ppm

品牌:

ESTSENSOS

 

电源:

12-24DCV

 

 

 

传感器类型

(按用途分类)

标准量程

 ppm

 最大量程

  ppm

  分辨率

 ppm

精度

ppm

臭氧在线监测仪

0-5

50

0.01

±5%F.S.

臭氧在线监测仪

0-20

50

0.02

±5%F.S.

臭氧在线监测仪

0-100

200

0.06

±5%F.S.

臭氧在线监测仪

0-200

400

0.1

±5%F.S.

臭氧在线监测仪

0-1000

2000

0.3

±5%F.S.

 

 

 

 

 

 

 

 

 

 

 

 

 

 

 

一、产品介绍:

是一种以先进的传感技术监测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浓度的智能型变送器。

该产品采用简单安装设计,其具有的性能卓越、运行稳定可靠、安装维护方便、测量气体种类齐全、

本仪器自带光报警指示、免开盖安全维护等特点,极大的满足了工业现场安全监测对设备高可靠性稳

定运行和测量气体种类多样化的要求;已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炼化、燃气输配、生化医

药及水处理等行业。

 

二、产品特点

l 长寿命,耐低温,抗硫化物,硅烷类气体中毒;适用于海上平台,等环境

下使用。

2 带背光LCD,现场显示浓度值,现场、远程设置维护不影响控制单元;按键方式

完成校准及参数设置。

三个特高亮LED 灯,分别提示电源、低、高报警提示,低限、高限报警动作值可编程设

置;两路继电器分别吸合,驱动外围其

它控制设备工作。

3同时具有数字/模拟两种信号输出,模拟信号为标准三线制4-20mA 电流信号;数字信号为RS485,可非常方便的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4设有进入菜单密码,以防其它人员随意操作及更改参数,安全可靠。

 

文章来源

 

Copyright@ 2003-2017  深圳市万仪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电话:0755-29058210 传真: 地址: 邮编: